学 科 教 学 计 划
(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 
				 科 目  | 
			
				 地 理  | 
		
| 
				 班 级  | 
			
				 高二年级  | 
		
| 
				 教 师  | 
			
				 陆雅萍、张杰峰、龚烨铧  | 
		
| 
				 学 校  | 
			
				 海 门 市 冠 今 中 学  | 
		
	
海 门 市 教 育 局 教 研 室 编 制
| 
					 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习惯等)  | 
			||||
| 
					 通过综合分析这一届的高二必修学生高一期末地理成绩,我们高二地理团队对本届学生  | 
			||||
| 
					 的地理学习水平有了初步的了解,本届学生整体的地理素养较往年高,基础相对比较扎实。  | 
			||||
| 
					 通过一个暑期,学生遗忘的知识可能比较多,学习态度还需进一步端正。理科班的学生,较  | 
			||||
| 
					 多比较聪明,但上课部分男生比较马虎大意,学习态度和习惯都不是非常的好。文科班学生  | 
			||||
| 
					 较多比较耐心、仔细,能很好的落实老师的要求。艺术班学生有部分基础还是比较扎实,有  | 
			||||
| 
					 较多同学基础薄弱,需要放慢步骤,稳扎稳打。  | 
			||||
| 
					 
  | 
			||||
| 
					 
  | 
			||||
| 
					 
  | 
			||||
| 
					 
  | 
			||||
| 
					 
  | 
			||||
| 
					 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 
			||||
| 
					 这学期主要是完成必修3剩余部分的新课讲授。由于学生对区域不大了解,通过一个暑  | 
			||||
| 
					 期,对必修1和必修2的内容较多已经忘记,学习起来有点难度。我们主要是侧重点放在立  | 
			||||
| 
					 足课本,夯实基础,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做到理解  | 
			||||
| 
					 要到位,记忆要牢固。真正使学生做到教材熟,图形空间熟,知识梳理清,地理概念、地理  | 
			||||
| 
					 原理、地理规律懂。通过全面地复习教材,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逐步形成良性循环,实现质的飞跃。  | 
			||||
| 
					 选修主要学习海洋地理和环境保护。《海洋地理》是地理科学与海洋科学相互结合的一门  | 
			||||
| 
					 综合性学科,海洋地理的研究对象除海洋水体外,还包括海岸与海底,其研究范围涉及到地  | 
			||||
| 
					 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海洋地理环境、海洋资源  | 
			||||
| 
					 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立法与管理以及海洋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等。  | 
			||||
| 
					 可持续发展是地理课程标准设计和实施的重要指导思想。环境保护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 
			||||
| 
					 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与手段。环境保护不仅依赖于环境治理技术的不断改进,更重要的是对  | 
			||||
| 
					 公民开展长期有效的环境保护教育。  | 
			||||
| 
					 
  | 
			||||
| 
					 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 
			||||
| 
					 1、理解地球、地图的相关知识。  | 
			||||
| 
					 2、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的有关知识。  | 
			||||
| 
					 3、掌握海洋地理和环境保护的主干知识。  | 
			||||
| 
					 4、培养学生运用图像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 
  | 
			||||
| 
					 5、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 
			||||
| 
					 6、通过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保护、节约资源、绿色出行从我做起等做成  | 
			||||
| 
					 引导。  | 
			||||
| 
					 
  | 
			||||
| 
					 
  | 
			||||
| 
					 
  | 
			||||
| 
					 教 学 措 施  | 
			||||
| 
					 1、钻研教材、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  | 
			||||
| 
					 2、强化地理图表的学习,加强读图、读表能力的培养。  | 
			||||
| 
					 3、加强案例教学,训练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技巧。  | 
			||||
| 
					 4、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与地理知识的有效结合。  | 
			||||
| 
					 5、训练学生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单元教学进度及具体教学要求  | 
			||||
| 
					 目次  | 
				
					 周次  | 
				
					 单元或章节内容  | 
				
					 教时  | 
				
					 本单元重点、难点  | 
			
| 
					 1  | 
				
					 1  | 
				
					 必修三第二章第五、六节、第三章、  | 
				
					 3  |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地理信息技术  | 
			
| 
					 2  | 
				
					 2  | 
				
					 选2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 
				
					 3  | 
				
					 海水的温度与盐度、海水运动、海气相互作用  | 
			
| 
					 3  | 
				
					 3  | 
				
					 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  | 
				
					 3  | 
				
					 海底形态、海底扩张理论与板块构造运动  | 
			
| 
					 4  | 
				
					 4  | 
				
					 选2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  | 
				
					 3  | 
				
					 海岸、海岸带的开发利用  | 
			
| 
					 5  | 
				
					 5  | 
				
					 选2第三章第三、四节、第四章第一节  | 
				
					 3  | 
				
					 海平面变化与海岸带、我国海岸带的开发、海水水资源和化学资源  | 
			
| 
					 6  | 
				
					 6  | 
				
					 选2第四章第二—五节、第五章第一节  | 
				
					 3  | 
				
					 海洋开发、海洋灾害  | 
			
| 
					 7  | 
				
					 7  | 
				
					 选2第五章第二、三节、第六章第一节  | 
				
					 3  | 
				
					 海洋污染  | 
			
| 
					 8  | 
				
					 8  | 
				
					 第六章第二—四节,选6第一章第一节  | 
				
					 3  | 
				
					 海洋权益、环境概述  | 
			
| 
					 9  | 
				
					 9  | 
				
					 期中考试 选6第一章第二、三节,第二章第一、二节  | 
				
					 3  | 
				
					 环境问题、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 
			
| 
					 10  | 
				
					 10  | 
				
					 选6第二章第三节、第三章第一、二节  | 
				
					 3  | 
				
					 生态环境保护  | 
			
| 
					 11  | 
				
					 11  | 
				
					 选6第三章第三节、第四章第一—四节  | 
				
					 3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 
					 12  | 
				
					 12  | 
				
					 选6第五章第一—四节,必修1第一章第一、二节  | 
				
					 3  | 
				
					 环境管理、宇宙中的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 
					 13  | 
				
					 13  | 
				
					 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  | 
				
					 3  | 
				
					 地球的运动  | 
			
| 
					 14  | 
				
					 14  | 
				
					 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第二章第一、二节  | 
				
					 3  |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的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  | 
			
| 
					 15  | 
				
					 15  | 
				
					 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  | 
				
					 3  | 
				
					 大气环境  | 
			
| 
					 16  | 
				
					 16  | 
				
					 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必修1专题练习  | 
				
					 3  | 
				
					 水循环和洋流  | 
			
| 
					 17  | 
				
					 17  | 
				
					 海洋地理专题练习、环境保护专题  | 
				
					 
  | 
				
					 
  | 
			
| 
					 18  | 
				
					 18  | 
				
					 综合练习1、综合练习2  | 
				
					 
  | 
				
					 
  | 
			
| 
					 19  | 
				
					 19  | 
				
					 模拟考试、自主复习  | 
				
					 
  | 
				
					 
  | 
			
| 
					 20  | 
				
					 20  | 
				
					 期末考试  | 
				
					 
  | 
				
					 
  | 
			
| 
					 21  | 
				
					 21  | 
				
					 寒假  | 
				
					 
  | 
				
					 
  | 
			
| 
					 22  | 
				
					 22  | 
				
					 
  | 
				
					 
  | 
				
					 
  | 
			
| 
					 
  | 
				
					 
  | 
				
					 
  | 
				
					 
  | 
				
					 
  | 
			
| 
					 
  | 
				
					 
  | 
				
					 
  | 
				
					 
  | 
				
					 
  | 
			
	
| 
				 分单元教学进度及具体教学要求  | 
		||||||
| 
				 本 单 元 教 学 要 求  | 
		||||||
| 
				 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
|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积极意义和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 
		||||||
| 
				 3S技术的应用  | 
		||||||
| 
				 海底主要地形类型、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 
		||||||
| 
				 海水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 
		||||||
|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 
		||||||
| 
				 海岸主要类型及特点、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 
		||||||
|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 
		||||||
| 
				 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 
		||||||
| 
				 海洋主要污染源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 
		||||||
| 
				 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的概念  | 
		||||||
| 
				 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 
		||||||
| 
				 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及主要原因、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
| 
				 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问题及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措施  | 
		||||||
|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 
		||||||
|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 
		||||||
|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 
		||||||
| 
				 防治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 
		||||||
|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 
		||||||
| 
				 
  | 
		||||||
| 
				 
  | 
		||||||
| 
				 
  | 
		||||||
| 
				 
  | 
		||||||
| 
				 
  | 
		||||||
| 
				 
  | 
		||||||
| 
				 计划审核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审核人: 年 月 日  | 
		||||||
| 
				 计划实施记载  | 
		||||||
| 
				 周次  | 
			
				 计划教学内容  | 
			
				 实际教学内容  | 
			
				 记载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计划修订内容  | 
		||||||
| 
				 目次  | 
			
				 教学内容  | 
			
				 课时调整  | 
			
				 教学重点、难点、要求调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