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仿到独立——我的教学成长之路
点击数:1333 次 录入时间:2016-01-04 作者:佚名


张杰峰

一、勤听课,多模仿

    2008年从徐州师范大学毕业后,初出茅庐的我背着行囊离开家乡,来到冠今中学从事地理教学工作。初来乍到,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孜孜不倦的学习,兢兢业业的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人,精心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可刚开始还是很不适应,不知道如何将大学所学知识应用到中学课堂之中,对于高中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比较模糊,对于如何备课、听课、上课,如何提问、引导,如何课后辅导,如何编制讲义等等都不精。为解决此种窘境,我通过多听课,不仅听师傅的课还听师姐的课和其他组老师的课,刚开始基本上是师傅怎么讲,我基本照搬到我的课堂,通过期中检测发现与师傅师姐的班级均分相差很多,证明全部照搬师傅课堂的效率是很低的。从此我在模仿他们的同时稍微加入自己的一些想法,由于自身素质基础的缘故,从教2年后对教学才有所感悟,开始进入状态。

二、勤思考,多创新

   从教的前3年基本是在不断模仿中度过的,可能是模仿的量达到了,在第3年开始我逐步走出模仿的境况,开始独立思考每节课,从目标的设定到课堂每个知识点的处理以及各个环节的衔接,细到每个问题的设置及提问对象都在课前准备好。每次听完同事的课后都会思考他们是如何组织教学的?是如何突破难点的?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哪些独到之处?哪些是值得借鉴学习的?哪些可能欠缺的,自己在上课时应该如何避免等等各方面都进行细致思考,在博采众长之后结合自己理解和班情稍作变化,从而使得单位时间的效益最大化。

三、勤练功,多实践

     冰心说“成功之花,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谁又知道,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为了能在南通市基本功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我对照比赛项目刻苦锻炼,个个击破。为了能在规定时间画出世界主要区域的轮廓图,赛前每天都到空教室练习板图;为了能根据话题材料快速的进行演讲,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关于教育前沿的理论话题进行练习,先自己练习,一段时间后,在几位同事面前演讲,请他们指点;为了能在“根据所抽课题进行独立备课,然后进行说课”环境取得好成绩,我把地理必修3本书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进行整理,逐节过关。总之,赛前那段时间我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只要有时间就到空教室进行练习,基本把每本书的重点章节都进行了说课,通过不断的练习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一次一次的改进,一点点的进步。

 四、勤上课,多总结

      曾经读过一段文字:“根治自身的顽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专家面前真真实实地暴露你存在的问题,请他们毫不留情地给你指出来,让你在‘痛苦’中脱胎换骨。”事实确实如此,工作至今上过2节市级公开课,每次课前的煎熬对自己都是一次洗礼,一次进步。在课前准备过程中尽力向多方请教,精心预设,追求课堂环节的完整,课堂内容点拨到位,张弛有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地理,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了能力。在2011年全市高二地理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上课伊始,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课前搜索了世界各地有名的景点的优美照片,在上课时给学生分享,学生在看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和自然的导入的课堂中来。在授课结束时,我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补充这些资料,学生们兴趣大增,赢得了听课老师的赞许的眼光。在2014年全市高二地理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地球公转概况及其地理意义》,

这次公开课尤其让我受益匪浅,从课前准备的各环节到最后各位名师的“把脉”,都大大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与会老师们的赞赏,让我看到了人生的价值。

六、勤反思,多写教后记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没有最后,只有更好。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说过:“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满足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名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方面去反思。近年来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对于教材的处理我也是一直在思考,尤其是学生感觉较难的章节,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自己就能总结出突破的办法,如有关地球自转的周期、速度和区时的计算,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洋流的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质构造的判读及存在的现实意义,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季风环流的成因等等。这些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难点的突破,为学生学习地理铺平了道路,扫清了障碍。

七、勤读书,多充电

如果说课堂是教师的命根,那么教学理念则是教师的灵魂。那教学理念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想一是要靠在实践中慢慢提炼而形成的,二是要聆听专家讲座学来的,三是靠阅读相关文献书籍积淀下来的。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就说过:“让读书成为我的生活,必须成为我的生活,我们不要为校长读,不要为新课程读,不要为学生读,而是为自己读!只要你心静,有一双慧眼,真正地读书,内化成我们内在的东西。”在这样的理念下,我经常会找一些教育书籍进行阅读。有时候心里比较浮躁,静不下心来,就找一些教育培训方面的微信文章进行阅读,总之,阅读时刻伴随着我。因为老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机智应变,左右逢源,才能胜任传承文化、教书育人的工作。在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我还积极的利用时间进行自我充电,在空余时间,我认真阅读了《魏书生教育方法100例》、《做最好的老师》、《班主任兵法》等教育教学的专著,对自己的理论知识的提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2008年工作至今,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在现代教育形式下,教师应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教师。真是:漫漫成长路,探索不放弃,多学多反思,课堂会精彩。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