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科 教 学 计 划
(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科 目 |
化 学 |
班 级 |
高一年级 |
教 师 |
倪庆华、许永琴、许颖娟 |
学 校 |
海 门 市 冠 今 中 学 |
海 门 市 教 育 局 教 研 室 编 制
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习惯等) |
||||
1、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高一年级共7个班。由于我校生源属三类,故基础差、底子薄,想让他们对化学有兴趣并学好化学,任务相当艰巨。又因高一年级为新生,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在增进了解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学习对化学的兴趣,对教师的亲近,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2、教学情况分析 对于高一新生,科任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他们明确知晓化学教师对他们的基本要求,知道他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如规定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特别是没有预习时是不允许进实验室进行学生实验的,没有理由是不能不交作业的,上课有问题只要举手示意就可以提问的等。要求学生准备好听课笔记,最好准备一本相关教辅书籍等。对化学特别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将会利用双休日教学资源开放日对其培训。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必修1内容,既有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内容,也有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把握,更应重视科学方法的培 养,科学态度的形成。 |
||||
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
||||
1、教学重点 (1)基本理论的重点是氧化还反应、离子反应及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特别是物质的量),要注重化学用语的应用,化学计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2)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点是钠、过氧化钠及氯气的相关性质,氯气的制备,关键是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技能为一定量物质的量浓溶液的配制
2、教学难点 (1)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物质的量概念的建立及计算。 (3)元素化合物知识。 3、相互联系 本学期是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的第一学期,学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教师要协助班主任逐渐让学生从过分关怀的初中阶段改变过来,以培养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较快解决高中课时容量与难度比初中大,教师的教学节奏比初中会快,作业比初中多的现状,以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
||||
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
||||
1、思想教育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审美情趣;通过化学绪言中化学史及第一章化学新能源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创新意识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针对高一新生求知欲望强烈的特点,要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祖国化学化工事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化学反应、物质的量等量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辩证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碱金属、卤素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化学实验技能。 3、知识传授目标 本学期通过有关化学基本概念和元素基础知识的学习,首先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这一基本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其次,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化学用语的使用。要通过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碱金属和卤素性质的实验深化对有关元素化合物及化合物性质的理解。 |
||||
教 学 措 施 |
||||
1、坚持按教学计划授课,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不随意拓宽教学内容。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课堂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突出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要尽量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活动来寻求问题的解决。 2、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多与学生谈话,多了解学生对化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3、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把实验作为探究知识、验证知识的重要手段,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建议学校开放实验室,作为科任教师可协助实验员开展对学生进行实验辅导。 4、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以延伸课堂教学空间。每周安排一次进教室答疑,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加强平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平时考查,通过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及不同层次的练习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巩固和逐步系统化,在能力上得到提高。不主张以多做练习的方式来提高解题技巧,而是要通过方法与技能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本位,要通过能力培养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利用双休日的教学资源开放日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让对化学有兴趣并学有余力学生进行超前学习,本学期的目标是学完高一第一册教材,并通过辅助练习不断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
分单元教学进度及具体教学要求 |
||||
目次 |
周次 |
单元或章节内容 |
教时 |
本单元重点、难点 |
1 |
1 |
实验基本操作归纳、粗盐提纯与精制、硫酸根检验、蒸馏和萃取分液,混合物分离提纯总结 |
3 |
混合物分离提纯 |
2 |
2 |
物质的量与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 巩固练习、讲评 |
3 |
物质的量与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
|
3 |
3 |
物质的量、质量、气体标况体积、物质微粒数间换算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配制 |
3 |
物质的量浓度配制 |
4 |
4 |
实验——萃取分液、物质的量浓度配制 物质的分类、分散系、胶体 |
3 |
分散系、胶体 |
5 |
5 |
放假 布置假期作业 |
3 |
|
6 |
6 |
电解质的电离、电离方程式、离子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练习与归纳
|
3 |
离子反应 |
7 |
7 |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提高 练习与讲评 |
3 |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
8 |
8 |
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水、酸、碱、盐反应)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应用练习与讲评 |
3 |
金属的化学性质 |
9 |
9 |
期中考试复习 |
3 |
|
10 |
10 |
期中考试与评讲 |
3 |
|
11 |
11 |
钠的重要化合物 铝的重要化合物 铁的重要化合物 |
3 |
钠 铝 铁的重要化合物 |
12 |
12 |
金属材料的用途 金属化合物知识练习、讲评 二氧化硅、硅酸 硅酸钠、硅酸盐工业 |
3 |
二氧化硅、硅酸 硅酸钠 |
13 |
13 |
硅单质性质及其制备,硅及其化合物总结 氯单质性质、卤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 |
3 |
氯单质性质、卤族元素 |
14 |
14 |
卤族元素习题评讲、硫单质性质、二氧化硫性质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性质 |
3 |
二氧化硫性质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性质 |
15 |
15 |
大气污染、环境保护、氨的制备与性质、铵盐的性质、练习与讲评 |
3 |
氨的制备与性质、铵盐的性质 |
16 |
16 |
硫酸的性质、硝酸的性质、海水的综合利用 练习与讲评 |
3 |
硫酸的性质、硝酸的性质 |
17 |
17 |
期末复习第一章/第二章 |
3 |
|
18 |
18 |
期末复习第三章 |
3 |
|
19 |
19 |
期末复习第四章 |
3 |
|
20 |
20 |
期末综合模拟 |
3 |
|
21 |
21 |
期末考试 |
|
|
22 |
22 |
|
|
|
分单元教学进度及具体教学要求 |
本 单 元 教 学 要 求 |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2.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并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对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3.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 4.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应用。 5.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3.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4.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5.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6.能正确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1.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初步认识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重要意义。 3.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4.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通过比较、归纳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5.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认识不同的非金属单质性质有较大的差异。 2.了解氯、氮、硫、硅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某些非金属化合物既有相似的性质,又有各自的特性。 3.认识氯、氮、硫、硅及其化合物的广泛用途,体会化学的创造性与实用性。 4.通过实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良好品质。 5.以非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6.了解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了解某些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危害,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
计划审核情况 |
||||||
|
||||||
|
||||||
|
||||||
|
||||||
|
||||||
|
||||||
审核人: 年 月 日 |
||||||
计划实施记载 |
||||||
周次 |
计划教学内容 |
实际教学内容 |
记载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计划修订内容 |
||||||
目次 |
教学内容 |
课时调整 |
教学重点、难点、要求调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