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 科 教 学 计 划
(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科 目 |
生物 |
班 级 |
高二年级 |
教 师 |
黄燕、黄婷婷 |
学 校 |
海 门 市 冠 今 中 学 |
海 门 市 教 育 局 教 研 室 编 制
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习惯等) |
||||
1、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高二年级共8个班,必修四个班,共有学生170人。通过必修模块1、2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的知识,学生在微观的层面上深入地理解了生命的本质。但是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教差。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高中生物的一般方法,部分学生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模块中的热点问题应该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学情况分析 对于高二学生,科任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他们明确知晓教师对他们的基本要求,知道他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如规定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没有理由是不能不交作业的等。要求学生准备好听课笔记,错题笔记等。
|
||||
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
||||
高中生物必修3模块本模块的内容包括:植物的激素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六部分。 “稳态与环境”模块的知识结构体系是根据系统生物学的思想构建的。以“系统”的概念将“稳态”“环境”和“调节”三个科学通用概念统一起来,因为稳态是系统的状态,调节是系统的行为,环境是系统的存在。本模块的任务就是围绕稳态、调节和环境等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展开,使学生认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模块首先从单细胞草履虫以细胞膜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进而引出多细胞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再由内环境引出稳态的概念,之后随着生物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不仅人体的内环境存在稳态,而且各个层次的生命系统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保持稳态,随即将稳态的概念延伸至个体、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最终使稳态成为整个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 稳态是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而生命系统是开放的系统,它们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流、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这就决定了生命系统时刻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在环境的影响下,如果这种动态变化超出了生命系统的稳态范围,生命系统就够通过自身的反馈调节机制维持稳态。如果变化超出了生命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范围,系统就会解体,最终导致系统的崩溃。可见,稳态是生命系统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而稳态的维持是靠生命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机制。 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如下简明的概括:本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并为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奠定基础。”分析课程标准的上述表述,结合“具体内容标准”和教材内容可以看出,本模块内容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
||||
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
||||
知识目标:本模块则侧重于使学生在个体和群体水平认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本模块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帮助学生理解稳态、调节和环境等生物学核心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能力目标:可以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逐步形成整体性思维的习惯,初步学会建立数学模型,提高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能力。这一表述明确指出了本模块在科学方法上的侧重点在系统分析和构建模型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模块使学生了解人体的许多疾病都与内环境稳态的失调有关,能引导学生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生态伦理学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人与生物的关系、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
教 学 措 施 |
||||
1. 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挖掘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制定出切合教学实际的教学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2. 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详细情况,制定学生小档案,详细情况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与提高。 3. 认真备课与制作课件,真正做到备好每一课,上好每一堂。 4. 认真设置作业,及时批改与反馈。 5. 强 化 基 础 知 识 教 学 ,会考主要测试考生在中学所学基础知识 、 基本技能的把握程度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做到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清楚地认识某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知道使用这些知识的条件和 步骤,引导学生学会组织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6. 认真研究考纲和考题,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各种测试,及时做好反馈。 7. 认真指导学生进行会考模仿训练和理科班的高考模仿训练,为学生顺利通过会考和提高高考成绩打下良好基础。 8. 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学好生物,要引导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本质规律,促使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习惯。要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和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物课堂教学布满激情和活力 。 |
||||
分单元教学进度及具体教学要求 |
||||
目次 |
周次 |
单元或章节内容 |
教时 |
本单元重点、难点 |
1 |
1 |
2.1神经调节 |
2 |
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 |
2 |
2 |
2.2激素调节+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
3 |
血糖调节和甲状腺激素调节的过程;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
3 |
3 |
2.4免疫调节 |
3 |
特异性免疫的机理 |
4 |
4 |
3.1植物激素调节+3.2生长素生理作用 |
2 |
体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 理解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
5 |
5 |
3.3其他植物激素+ 4.1种群的特征
|
2 |
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种群的基本特征 |
6 |
6 |
4.2种群的数量变化+4.3群落的结构+4.4群落的演替
|
3 |
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特点 |
7 |
7 |
5.1生态系统的结构+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2 |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范围 能量流动的特点和意义 |
8 |
8 |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3 |
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信息传递的种类和作用 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9 |
9 |
期中考试复习 |
2 |
|
10 |
10 |
期中考试 |
2 |
|
11 |
11 |
复习必修一 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
2 |
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作用 各细胞结构的组成及作用 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 |
12 |
12 |
复习必修一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
2 |
酶的特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场所 |
13 |
13 |
复习必修一生命历程+减数分裂 |
2 |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特征 |
14 |
14 |
复习必修二遗传定律+伴性遗传 |
2 |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系谱图 |
15 |
15 |
复习必修二 基因的本质+基因表达
|
2 |
基因的本质及基因表达的过程
|
16 |
16 |
复习必修二 生物变异和育种 |
2 |
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在育种中的的运用
|
17 |
17 |
复习必修三 |
|
|
18 |
18 |
综合卷一 |
|
|
19 |
19 |
综合卷二 |
|
|
20 |
20 |
综合卷三 |
|
|
21 |
21 |
期末考试 |
|
|
计划审核情况 |
||||||
|
||||||
|
||||||
|
||||||
|
||||||
|
||||||
|
||||||
审核人: 年 月 日 |
||||||
计划实施记载 |
||||||
周次 |
计划教学内容 |
实际教学内容 |
记载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计划修订内容 |
||||||
目次 |
教学内容 |
课时调整 |
教学重点、难点、要求调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