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学生疏导负面情绪
点击数:4127 次 录入时间:2016-01-03 作者:佚名


许娟

 

高中阶段学生的第一要务为学习,教师的第一要务为教学。许多老师只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数,而忽视了对学生情绪的解读与疏导。与此同时,师生的教、学过程困难重重,师生之间的沟通效率不高,原因之一也在于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很好地照顾。一个常见的现象是老师和家长总认为孩子情绪多变是由于年龄小不懂事,长大了自然就成熟了,其实不然。每个人情绪的管理都是需要学习和训练的。作为教育者,有义务让学生学会拥有成熟快乐的情绪。

学生的不良情绪一般来自三个方面:学习、家庭、异性相处。不管来自哪个方面,最终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智发展和学习成绩。针对不同问题的成因,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疏导方法。

由学习引起的不良情绪是最普遍的,每个学生都会经历。繁重的课业已经让他们心生反感,糟糕的成绩更是让他们郁郁寡欢。此时,老师可以利用考试的机会让他们写一写反思。写反思不是用来解决问题,而是用来发现问题的。有极端情绪的学生会在反思内容中表现出来,写一些“反动”的、惹恼老师的话。老师可以在班会课上向全班同学抛出这样的问题:

“我有一个小侄子,跟我关系最好。前两天他也是考试失利,于是主动找我谈心,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我想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觉得我的小侄子最主要的问题在哪里?”

这样的设问,巧妙地隐藏了问题的主角,还为这个同学设定了一个“跟我关系最好的亲戚”的角色,无形中已经让他发不起火来。老师把问题抛给了同学,让同学们来回答,又把答案变成了“小伙伴的建议”,而非“长辈的说教”,更可接受一些。等同学们陆续给出建议之后,老师再补充几点:一,对“小侄子”主动找“我”谈心这一现象表示非常欣慰。二,谈谈如何面对生活中无法逃避的事实,如学习与失败。强调重点是“无法逃避”这一概念。三,谈谈学习与考试的好处。很多学生被考试的缺点蒙蔽了双眼,只觉得自己是考试的机器,是考试的受害者,从未反思过自己甚至自己的亲人都是考试的获益者。

通过这样的方式,整堂班会课围绕这个学生的问题展开,但是没有把他暴露出来,保护了他的自尊,抬高了他的位置,让他感觉自己很受重视——老师利用一节课把全班同学发动起来解决我这个“小侄子”的问题,而我当时只是发泄一下而已!虽然一堂班会课不能完全解决他的问题,但是肯定能化解他的戾气,并且那么多建议他肯定也能听进去一两条。

第二种负面情绪来自家庭,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问题呈持续发展趋势。目前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占比越来越重,给青春期的孩子们带来的负面影响胜于正面的。这些孩子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心理痛苦很多年——从父母失和开始。这种问题解决起来不易,但老师可以做个倾听者。事实上,一部分学生愿意与老师倾诉自己家庭的烦恼。他们的顾虑在于,老师是否会把话题引向“好好学习”而使他们无言以对。所以,老师不必暴露自己的意图,可以做个纯粹的倾听者,闭口不谈学习。让学生尽情地倾诉,然后老师可以提几个问题,帮助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审视问题。把父母的问题抛给学生本人,目的在于得出结论:没有比目前更好的解决方法。当学生接受了“现实是唯一选择”,教师再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角度引导其发现,自己不仅没有失去爱自己的人,还多了照顾自己的人。考虑到学生们都爱追星,教师可以举一些明星的例子(有类似经历的明星很多)鼓励学生——所谓“悲伤不需要安慰,只需要同类”。

来自家庭的另一种负面情绪就是由家长溺爱造成的任性脆弱、不服管教。这样的学生不仅不接受批评,还容易对老师发脾气,一如在家里对家长发脾气。对于这样的孩子,教师不能寄希望于感化,应当严厉批评制止,让其明白“规矩”二字。因为这两个字是他们从小到大最缺乏的,没有规矩会使他们走向歪路。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不管是从正面还是反面的角度,督促家长改变对孩子千依百顺的做法。教师可以找一些视频资料给学生们看,让他们亲眼目睹晚辈对长辈不敬的画面,使他们认清自己“可憎”的面目。因为人最不认识的就是自己,学生也如此。当他们看到“这样的”自己,也许会心生愧疚。教师也可以对家长进行素材收集:“我为家庭所作的牺牲”。收集好变成文字展示给同学们看,增进学生对自己家长的了解、感恩,从而慢慢缓解自己的忤逆。

第三种负面情绪来自于与异性交往的烦恼。虽然真正能被师长发现的“谈恋爱”人数不多,但几乎每个学生都会遇到“少年维特之烦恼”——也许是恋爱,也许是暗恋,也许是失恋,也许是多角恋......无处不在的影视剧和小说,强化了这种氛围,让学生们趋之若鹜。一旦进入角色,上课心神必然分散。这种烦恼固然不能让家长知道,学生之间一般偷偷写纸条、用手机交流,学习每况愈下。如果学生对某个老师比较信任,当烦恼无法解决时,也会选择与老师沟通,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例子。这种时候老师应该气定神闲,不能大惊小怪,也不能很八卦,毕竟这是学生的隐私,在他试图讲述时仍然心存忸怩,期期艾艾。老师的态度应该云淡风轻,见怪不怪,认真聆听,找到学生有疑惑而又词不达意的地方,言简意赅地指出问题所在。在我遇到的例子中,学生曾问我:“你知道与我谈的那个人是谁吗?”我故意压抑了自己的一点好奇,很平静地说:“这重要吗?我根本不想知道。不管那个人是谁,对我来讲就是个人而已,和路上的任何人没有区别,我不在乎知不知道。”学生愣住了。她没想到对她来讲大过天的人,对别人来讲根本无所谓。这为她“跳出事外来观察”提供了可能。接着我指出她的烦恼来源——“太在乎”。为什么太在乎?因为缺乏自信、害怕失去。为什么害怕失去?这就要谈到中学生谈恋爱的出发点——贪慕虚荣,想要证明自己的魅力,引起别人的羡慕——归因也是缺乏自信、缺乏实力。这样一层层剥开后,我提出了几个问题:“对方是否真的优秀到让你患得患失的程度,还是你有意忽略了他的缺点?”“你从这段关系中真正获得了什么,这些东西目前有多重要?”“你觉得矜持有必要吗?”“有没有想过现在的经历对将来有怎样的影响?”“班里有没有不在恋爱仍然让你觉得很优秀的人?”这些问题靠学生自己是无法想到的,能把学生幼稚、盲目的心态变得成熟、理性一些。

最后,教师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情绪疏导是一件进展缓慢的事情,不能寄希望于一次谈话、一次班会。但是每一次倾听,每一次谈话都会在一定时间内有一点效果。每当学生表现出一点进展,随时认可他,激励他保持。当一个学生成功度过了难关,教师就可以让他帮助其他同学分忧。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能巩固之前的劳动果实。对教师来说,帮助学生的同时,也在帮助自己、提升自己的情商和能力。师生的情商都提高了,关系自然和谐,教学效果自然更好。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