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孩子心理保健的导师
点击数:1556 次 录入时间:2016-01-03 作者:佚名

海门市冠今中学  董书生

人不仅活在物质里,更是活在精神里。对于一个生命而言,要存活下来,只要一箪食,一钵水足以,但是要生活下去,要活的精彩,就需要有健康的心理、宽广的胸怀、百折不饶的意志和化解痛苦的智慧,如果精神垮了,没有人救得了你,更不谈什么成功和幸福了。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他对于人的发展、社会的变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培养未来社会建设者为己任的班主任们,义不容辞的承担着维护学生健康的责任,按照现代社会的要求,仅仅维护学生的生理健康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不仅要使孩子有健康的体魄,而且还要使孩子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这一切都有赖于班主任的心理保健工作,班主任老师要能够成为孩子心理保健的导师,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入手:

一、做一个全面了解孩子心理健康标准的导师

根据现代健康的“生理—心理—社会学”模式,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是:

1、兴趣广泛:心理健康的个体往往能主动地、直接的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们不是被动的参与与自己直接相关的活动。

2、责任心较强:心理健康的个性应有较强的个人责任心和社会责任心,他们不仅能意识到自己对自己,自己对社会的责任,而且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任务。

3、与他人及社会关系融洽:心理健康的个体应能对别人表现出同情、亲密和爱,而不是对立、对抗和仇恨。

4、情绪上的安全感:心理健康者应很少有不安全感。

5、知觉客观:心理健康者应能正确地、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应能比较容易的接受现实。

6、有较强的自信心和接受现实生活挑战的欲望:心理健康者在外界挑战面前不仅能坚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充满自信,而且应该以具体的行动来应付这种挑战。

7|、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与学习:心理健康者在一定年龄以后应该已形成自己的技能与能力,并能在较高水平上胜任自己的工作。

    以上就是笔者认为的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有了标准,我们可以对照标准对学生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制定心理矫正方案,要能更好的帮助孩子,除了了解标准,还必须十分精通孩子心理失调的原因。

二、做一个全面精通孩子心理失调原因的导师

班主任老师要能够成为孩子心理保健的导师,不仅要全面了解孩子心理健康标准,而且要全面精通孩子心理失调原因,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原因颇多,这里主要论述生理、家庭和学校等因素。

生理因素包括遗传的影响、母孕期不良因素的影响、异常分娩过程的影响和早期疾病与脑外伤的影响等。

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是个体最早的生活、学习场所,家庭中的各种不良刺激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首先,家庭结构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如单亲家庭的孩子,其心理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消极的影响,我国有一项调查表明,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问题,而且大部分孩子存在有多项心理健康问题;其次,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家庭不良的教育方式(家长态度不统一、以压力为主、歧视、经常打骂等)也会对孩子孩子的心理产生最多不良的影响;最后,家庭抚养方式也会对孩子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孩子从小与家长(主要是父母)接触机会的多少对其长大后的心理健康水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动物实验以及人类的其他研究表明,母爱的缺乏对个体的健康发展会产生消极影响,而母爱获得的前提是小孩从小与父母有较多的接触机会。

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首先是课程以及教材的影响,由于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的影响日趋重要,而在学校教育中,对心理健康影响最具有普遍性的是课程的设置及教材的选择,课程设置不能忽视孩子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教材内容应该具有生动、启发性,否则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影响,很多老师教学方法还很陈旧,“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孩子探索精神的培养和智力潜能的开发,淡化师生感情,导致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下降;考试方法的影响,由于有高考的存在,所以考试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如果考试实施不当(过分强调分数、考试评分标准太死、不客观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了解了心理健康的标准与成因,接下来我们就来帮助心理有偏差的孩子去矫正,所以作为班主任必须掌握科学正确的心理健康的矫正方法。

三、做一个全面掌握孩子心理矫正方法的导师

心理保健即心理健康的维护不外乎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矫正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两个方面,班主任在这两个方面都要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一)   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矫正

心理健康问题及时矫正的前提是及时诊断,而心理健康问题的诊断与一般疾病的诊断不同,主要还要观察孩子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表现,为此,有两个因素在在诊断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第一,深入、全面的了解;第二,纵向比较。就了解的深入性、全面性而言,一个工作负责任的班主任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最容易表现出自己的本来面目。因此,班主任只要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观察,一般能比任何人都更容易发现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另外,由于班主任长期与同一年龄的学生打交道,对某一年龄段学生正常心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比较容易通过对某位学生与同一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征的横向比较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或异常行为。从与学生接触,观察机会说,家长并不少于班主任,但由于家长面对的是一个孩子,孩子缺少与同一年龄孩子横向比较的机会和经验。这样,他们即使有可能发现孩子的某些异常情况,但并不一定会认为这种心理和行为是异常的而班主任既能及时发现,又能及时诊断。

(二)   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矫正

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很重要的一条是设置良好的环境,而在这方面班主任也能起独特的作用。所谓良好的环境,一方面是环境中多种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的,另一方面是各种不同的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协调的、一致的。由于班主任在学校与家庭之间起着一种桥梁作用,他不仅对学生个人及家长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在任课教师中较大的发言权。因此,班主任在良好的教育环境的设置及各种影响因素的协调方面起着较之其它教师及家长都更大的作用,只有通过班主任的工作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环境是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才能保证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是协调一致的。

(三)   班主任进行班级心理咨询的步骤:

1、  分析。收集、分析咨询对象的有关资料。

2、  综合。综合、概括上述资料中最重要,最有意义的部分。

3、  诊断。弄清咨询对象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引起心理健康问题的不良刺激。

4、  劝导。通过咨询员与咨询对象的合作,帮助咨询对象解决心理问题。

5、  追踪。检查、确定咨询效果,跟踪服务好每位服务对象。

总之,班主任老师要通过对孩子进行心理保健使孩子对环境的良好适应,以防止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暂无评论